在新华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坚实的“铁脚板”,丈量着每一寸土地,守护着这片珍贵的“生态绿”,让新华的山水在岁月里愈发葱郁动人 。
“铁脚板”踏出防火安全线
老周是新华乡一名经验丰富的护林员,负责的林区地形复杂,面积广阔。在森林防灭火工作中,他就是移动的“安全哨”。每天天刚蒙蒙亮,他便挎上水壶、别上喇叭、拿起巡护记录簿,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这条全长13公里的山路,他一走就是18年,脚下的胶鞋磨平了底,林间的草木却愈发葱郁。
在新华乡,像老周这样的护林员共有31名,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仔细丈量着全乡26万余亩的林地和草地。“每一片林子都像自家孩子,得天天看着才安心。”老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新华乡生态守护者们共同的心声。

去年5月,老周在巡山时发现一处冒烟点。他反应迅速,第一时间上报到乡上,随后又马不停蹄地携带扑灭火器具前去冒烟点,与赶来的应急队齐心协力扑灭了火苗。回想起这件事,老周至今仍心有余悸。正是这样的快速反应机制,让全乡连续7年保持“零火灾”纪录。
“铁脚板”踏出造林新希望
华丰村委会副主任李尚明深刻明白造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他常说:“这是我们自己的家乡,我们也得干起来,为绿美新华出一份力!”为了动员村民参与造林,他不辞辛劳,挨家挨户走访,耐心地给村民讲解政策和好处。去年7月,在土林旅游专线旁“植绿”现场,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村民也纷纷自觉抡起了锄头加入队伍,大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3500棵相思、滇橄榄在道路两旁、小山丘“安家落户”。一棵棵新栽植的树苗傲然挺立,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新华乡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绿美乡镇、绿美公路、美丽庭院创建与植树造林一体推进。全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777.32亩、生态修复7893.74亩、植树造林4.9万株,建成绿美公路5.74公里,创成美丽庭院253户,新增村庄绿化面积103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8%。曾经的荒山如今逐渐披上绿装,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铁脚板”踏出护林新成效
新华乡综合应急救援队成立于2023年6月。在新华,设立这样一支敢打敢拼的队伍具有必然性。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58%,公益林面积超过18万亩。尽管有皮卡车等装备,但在处置火情和险情时,最终还是要依靠队员们的双腿。因此,新华乡综合应急救援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既要锻炼队员们的“铁脚板”,更要磨炼他们的“铁意志”。
“发现火情后,从接警到抵达现场,我们会尽量压缩在30分钟以内,以免火情扩散或恶化。”新华乡综合应急救援队班长赵志华表示,速度和效率背后,是一次次高标准的演练。应急队每月组织开展2-3次森林火灾扑救演练,通过演练查漏补缺,增强队员之间的协同性,做到快速反应、机动灵活,确保一旦发生火灾,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除了高强度的训练,新华乡综合应急救援队还借助科技装备实时掌握森林防火状况。在应急队的值班室里,一块硕大的指挥大屏实时呈现着森林里的视频画面,其中6处画面来自架设在6个山顶制高点的高清摄像头,还有1处热成像画面。队员们坐在值班室里遥控转动摄像头,可以观察全乡70%以上面积的森林,一旦发现火光、烟雾等异常情况,能够快速甄别,大大提高了响应速度。
如今走进新华乡,青山叠翠中可见白鹭翩跹,林海翻涌处传来笑语欢声。随着森林覆盖率的不断提高,也为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存环境。在原来以猕猴、白鹭为主的基础上,凤头鸊鷉、赤麻鸭、鸬鹚等涉禽水鸟的种类和种群数量、栖息地均呈现增长和扩大态势,甚至被誉为“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也来到新华乡越冬。正如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在护林表彰大会上所说:“这抹生态绿,是万千‘铁脚板’踏出来的幸福底色。我们将继续走实走深绿色发展之路,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画卷永续铺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