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处于新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更要求创新发展,当下,有的基层为了彰显进步,一种“伪创新”现象开始出现,创新流于形式,换汤不换药,出现“造词式”创新、“复制式”创新、“亮点式”创新,增加基层负担,严重影响基层生态环境。
“造词式”创新,一些部门和村委会把过去做过的事情安上新名字,套成新概念,例如遍访入户改成“敲门行动”,乍一看以为是不同的工作,说法千变万化实为同一件事。“复制式”创新,“河长制”“林长制”的流行带动着各种“网格长”诞生,头衔琳琅满目,名为层层压实责任,划分区域,实则加重基层负担。“亮点式”创新,部分基层为了凸显工作亮点,用词“某某样本”“首个”等字眼,大玩文字游戏,精心包装材料,实为空谈无法惠及群众。
基层工作繁重,创新面临一系列困难,但一味用“伪创新”代替真创新,自娱自乐,掩耳盗铃,浪费人财物力,反而制造难题,丧失民心。因此,对“伪创新”进行治理势在必行。
正风肃纪是抓手。基层最贴近群众,“伪创新”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形式主义,浮于表面,扭曲的政绩观把“伪创新”当做提升政绩的一种形式。狠抓作风建设,基层的创新应该落实到工作中,扎根于民,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在基层蔓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
求真务实是关键。基层干部要放下身子,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秉承求真务实态度,注重实效和实绩,把工作做细、做实。注重求真务实,基层的创新要立足于实情、村民、民情,确保创新举措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完善基层治理能力的创新性。
为民服务是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群众心声,把为民服务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民服务,基层的创新要服务于民,把握群众满意度这个导向,看群众的需求、群众的感受、群众的反馈,用群众来检阅创新成效,答好新时代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