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城乡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深度融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过程,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零掉队”,实现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
党建引领强根基,民族团结聚合力。老城乡充分激活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党建+民族团结”工作格局,以组织振兴引领民族地区发展。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动员各族群众广泛参与产业发展;各村党组织牵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统筹整合土地、人力等资源,破解发展瓶颈,确保各族群众同等参与机会、共享发展成果,为民族团结进步筑牢坚实组织基础。
产业赋能促增收,夯实根基共富裕。围绕产业增收,健全多元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租金+薪金+奖金+股金”“四金”收益模式,鼓励农户以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种植托管、入股分红等方式稳定增收;创新“721”利益分配机制,在特色产业中按“社员70%、企业20%、村集体10%”比例分配收益,让农户在产业链上实现更高收益;依托元谋富国高科农业产销专业合作社,推行“订单种业”联农带农机制,降低了农户种植投资风险,提高了种子产量,推动种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各族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争取项目补短板,民生工程解难题。老城乡坚持加强各民族地区资源均衡配置,积极争取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项目资金和其他中央、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等3000余万元,全力补齐村组产业发展沟渠、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短板,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体,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目前,正在实施大龙潭苗族村(10户28人)通村公路硬化工程,项目完工后全乡96个村民小组将实现通村公路硬化全覆盖。
文化振兴促融合,深度“三交”促认同。通过春节、火把节、彝族年等传统节日和独特土林地貌资源,举办两届和美乡村广场舞大赛、篮球运动会、多场群众文艺展演,配合县委县政府举办四届越野摩托车耐力赛省级精品赛事等各类文体活动,为各族群众搭建同台竞技、交流互动的平台,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同时带动周边商贸物流,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