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元谋县认真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五项重点、实现五个转变,以学促干筑牢平安建设基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排名连续6年位列全省前20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先后被授予“省级先进平安县市”“州级先进平安县市”荣誉称号,全县呈现出政治安全、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聚焦信访问题,变“上访”为“下访”架起干群和谐的“连心桥”
全县党政领导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坚持“一线工作法”,探索“群众说事日”和“三官一律”进基层工作机制,把群众信访和诉求作为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接待下访。由县委书记带头包保化解信访积案,用心倾听群众诉求,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用心用情用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接访开展10期103批178人次,下访接访群众233批次,化解水电移民信访问题308批377人次,化解率达86.30%,信访受理率、按期答复率均达100%,实现信访问题真解决、信访积案真化解。
聚焦矛盾化解,变“一元”为“多元”织密社会稳定的“防护网”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为目标,制定了信访矛盾4+2化解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分级诊疗”和“多元化解”机制,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通、左右协调的社会矛盾调解体系和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调解、诉调、访调、警调等有机结合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积极防范、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风险。全面打造老城乡丙月村委会和姜驿乡画匠村委会基层治理典范,在县法院、10乡镇司法所及77个村(社区)设立89个“凤凰花”调解工作室,实现了信访诉求逐级分层处理、矛盾纠纷集约分类调处,做到了“诉求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2023年以来,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877件,调解成功率达98%。“4+2”化解机制“元谋经验”被省委政研室专题刊发,并在全省推广。
聚焦公共安全,变“处置”为“防范”拧紧风险隐患的“安全阀”
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和交通安全问题,深入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县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损失数与2022年同比下降,破案数、抓获数与2022年同比上升,实现“两降两升”,电诈案件立案数、损失数下降比例全州排名第一;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51421起,事故数、死亡数、财产损失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4%、46.67%、48%、12.21%;全县社会治安大局呈现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立案数下降,破案数、查处数上升的良好态势。
聚焦未成年人,变“独唱”为“合唱”撑起健康成长的“平安伞”
紧紧围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双下降一底线”工作目标,采取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摸清重点青少年人员底数,压实包保责任,加强专项整治,助推行业治理,深化普法强基,落实综合保护等措施,全县“七类”重点青少年实现了动态管理包保,选聘120所学校法治副校长,实现了辖区中、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长配备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多部门联合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卫生环境、饮食环境、交通环境的综合整治;建立青少年身份信息数据库,紧盯KTV等重点场所,全面引入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数据比对,实现及时预警和监管;研究制定了《元谋县办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会商工作制度》,全面提升案件质量,确保实现办案“三个效果”的统一。全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高发、多发态势得到有效扭转,未成年人犯罪万人比及被侵害万人比实现“双降”目标。
聚焦普法强基,变“漫灌”为“滴灌”筑牢法治元谋的“基本盘”
建立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1+1+10”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五支普法队伍”,打好“五场普法攻坚战”,完成普法资源导入信息856条,推出具有元谋特色的《热坝说法》第1-16集,印制普法进万家口袋书3万册,编排民间歌舞、花灯等文化作品11个,开展普法专题文艺演出15场(次)。充分发挥“元谋县法治文化中心”的阵地宣传作用,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到法治文化中心接受法治宣传教育培训2367批次24.7万人次。通过“法律七进”方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实现农村群众、中小学校师生、重点对象特殊群体“三个100%”全覆盖。紧盯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建构起“考、述、督、责”四大责任闭环机制,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见效,推进全面依法治县高质量发展。老城乡丙月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