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元谋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元谋动态

喜报!元谋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

日期:2022年04月11日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华社、云南发布    点击:[]

4月7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结果,元谋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南繁冬夏繁)。

自1973年楚雄州种子公司在元谋县大塘子村加代繁殖玉米种子获得成功后,元谋县把冬繁制种作为一项促农增收的重点产业加以培育。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蔬菜和麦类为主的“引育繁推”现代产业体系,为保障国家农产品种质资源安全、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探索了新路径、贡献了新方案。

目前,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先正达等近100家科研单位和种子生产企业在元谋从事冬季种子繁育与杂交后代加代鉴定工作,元谋县已成为以春小麦、十字花科蔬菜为主的国家级第二大冬春种子繁制种基地,全国最重要的南繁育制种中心、全国最大的花椰菜种子育种基地,元谋种业品牌影响力及知名度逐年攀升。

国家级制种大县的认定,对于提高元谋县种子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提升和扩展蔬菜和麦类种子生产优势,不断提升制种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保障种源安全、促进种业发展、推动楚雄种业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通讯员:何锡坤)

下面

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元谋县的种业发展情况

↓↓↓

位于金沙江畔的云南省元谋县以“元谋人”故乡、“南菜北运”基地而闻名,近年来这里已成为我国小麦、青稞和蔬菜等作物的重要育种基地。

元谋光照充足,降雨量少,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得天独厚的育种宝地。以元谋县元马镇星火社区为中心,元谋形成研产销一条龙、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发展新格局,每年可生产蔬菜种苗近6亿株、麦类作物种子近40万公斤。

带着“元谋印记”的一粒粒种子

销往西藏、内蒙古

新疆、辽宁、黑龙江等地

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发展

群众增收注入生机和活力

以现代种业推动乡村振兴的

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1月11日拍摄的云南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种业兴村“星火燎原”

1月中旬,元谋温暖如春,阳光洒在“元谋人”牙齿化石出土地上那蚌村的山坡上,也洒在南繁育种基地的麦田里。

气象资料显示,每年9月到次年5月,元谋干旱少雨,日平均温度保持在13摄氏度到15摄氏度之间,适宜麦类、十字花科作物的种子繁育。

依托气候优势、产业基础,星火社区藏着种业兴村的“密码”。“种业是我们的支柱产业,大塘子村、南繁村是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村,2021年社区居民人均年收入1.5万元。”星火社区党委副书记文磊说。

1月11日,工人在元谋县元马镇星火社区进行育种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元谋县以大塘子村、南繁村为重点打造现代种业,建成涵盖种子繁育研究、会展交易、育种展示等新业态的现代种业科技园。

位于现代种业科技园的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育种龙头企业,年产番茄苗2500万株。45岁的公司负责人李思武已从事蔬菜种苗生产20多年。

1月11日,工人在云南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内操作播种机器。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国家大力支持种业发展,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李思武说,公司已有6个黄瓜、青花菜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走进因南繁育种而得名的南繁村,道路干净整洁,路边鲜花盛开。墙上的光荣榜里,贴着种子繁育能手、致富带头人的照片。

数十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种家和南繁村村民携手奋斗,育种范围涵盖粮食、油料、瓜果、花卉、蔬菜5大作物种子体系的50多个品种几千个种子组合,育种面积累计40多万亩,成为当地种业发展的中心区域。

在星火社区引领下,元谋县种业“星火燎原”。其中,南繁村不仅带动全县多家育繁种企业、合作社,每年还带动全县1万余农户参与南繁育种,育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年均助农增收6000多万元。

1月11日拍摄的元谋县元马镇星火社区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种业发展为元谋县的蔬菜、水果等农业特色产业提供了强劲支撑。统计显示,2020年元谋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671元,比2015年增加5046元。

“在乡村振兴中,元谋县农民从农业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超过50%。”元谋县种子(种业)推进组副组长张雷说。

接力逐梦振兴乡村

一粒好种子的诞生不仅要有天时、地利,还在于“人和”。

近年来,元谋县先后挂牌成立“方智远院士工作站”等6个工作站,引进200余名科研人员,加快院士、专家新品种中试及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推动金沙江畔种业高地的崛起。

在南繁村,一栋4层高的“专家楼”,见证了近年来各地育种家的接力。每年秋冬季,育种家们像候鸟一样从内蒙古、黑龙江、西藏等地来到元谋,在简易的“专家楼”宿舍里一住就是半年。

绿油油的麦田里,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小麦正在抽穗。今年50岁的张春艳是内蒙古自治区拉布大林农牧场的高级农艺师,1997年就到元谋开展小麦南繁工作。她每年10月到次年4月都在这里选育品种,春节也大多在麦田里忙碌。

工人在元谋县元马镇一处小麦繁育基地耕作(2021年11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元谋的气候条件很适合做春小麦南繁基地,可以缩短育种周期。这里的农户掌握一定的育种技术,还有仲家楷这样的‘农民专家’,能协助培育出优良品种。”张春艳说。

黑龙江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农艺师梁长欣也是“专家楼”的常客。北方冬季寒冷,为了加快育种进程,他和同事选择了元谋。

“有了在元谋的加代试验,4到5年就能选育出大麦新品种,比以前缩短了一半时间。”梁长欣说,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红兴隆农科所已有18个大麦品种烙下“元谋印记”,一些品种获得大面积推广。

屡屡被育种家们提及的仲家楷是元谋县南繁种子繁育协会会长。从1981年至今,他长期投身于育种事业,不仅成为当地知名的“农民专家”、育种家们的好朋友,还建造“专家楼”为育种工作者提供服务。

在元谋县元马镇南繁村,仲家楷(左)与同事针对小麦育种展开交流(2021年1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为推动南繁育种工作,仲家楷采取“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的方式发动群众。如今,育种土地流转费用从1986年的每亩5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每亩3500元至1.5万元,品种从小麦、玉米、大麦扩大到甜瓜、油菜等,许多村民成了育种“土专家”。

在长期实践中,仲家楷还摸索出“协会+公司+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在新华乡、江边乡、老城乡等5个乡镇集中建立粮食、蔬菜优质种子繁育基地12000亩,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这些种子就像孩子,天南海北的育种家就是亲人。”他说。

金沙江畔种业高地

2021年12月,第五届云南·元谋蔬菜种业博览会开幕,2300多个“名、特、优、新”蔬菜品种集中亮相。其中,企业自主研发的番茄新品种“红凡196”受到客商关注。

这是云南金诚种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武成勇从事种子繁育10余年的心血。从代理国外蔬菜种子到自己培育本土品种,他见证了元谋种业发展。

走进公司的育种基地,工厂化育苗大棚里的番茄苗长势喜人。“这几年,政府改善了育种基地的水利条件,建设了输水管道。我们研发的番茄品种已经推广种植1万多亩,今年还将新建50亩育种大棚。”武成勇说。

这是元谋现代种业蓬勃发展的缩影。目前,已有100多家来自北京、西藏、内蒙古等地的种业科研单位、企业汇聚元谋。

1月11日,工人在云南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内进行育苗工作。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张雷介绍,元谋已形成以蔬菜和麦类为主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不仅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还为保障我国农业种质资源安全贡献力量——

每年生产近6亿株蔬菜种苗,可供20多万亩蔬菜种植,带动20多亿元蔬菜产值,为“南菜北运”提供了强有力的种苗支撑;

本地种苗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蔬菜新品种16个,获得制繁种生产技术专利14项,推动我国蔬菜制种的自主创新;

每年生产近40万公斤的麦类作物种子,可保障全国约400万亩土地的种植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元谋还是青稞加代、扩繁、鉴定的重要基地,为青藏高原的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1月11日拍摄的元谋县青稞育种和加代扩繁基地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在元谋县青稞育种和加代扩繁基地,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危文波忙着给青稞授粉。他和团队在元谋加代选育了两个青稞新品种,在2021年分别推广了1000多亩。

1月11日,元谋县青稞育种和加代扩繁基地的工作人员在为青稞授粉。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在西藏选育青稞新品种一般需要8至10年,但通过在元谋的加代选育,只要四五年就行。”危文波说。

1月11日,在元谋县青稞育种和加代扩繁基地内,危文波(中)在与同事交流。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2021年11月,元谋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当前,元谋正高起点打造种子小镇,未来将建设5万亩种子繁育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种子小镇规划,将育种基地继续扩大,吸引更多科研工作者,让‘星火’继续燎原。”文磊说。

煦日暖风里,一块块生机勃勃的麦田、菜地,正孕育着春天的希望。

上一条:元谋县:聚焦三大产业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县
下一条:张文旺在元谋县调研时强调努力把元谋打造成全省现代农业的“珠穆朗玛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