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元谋县立足“中国冬早蔬菜之乡”“南繁冬夏繁制种基地”的产业优势,以“产业+就业+技能”三位一体模式为核心,全力打造“元谋种业工”特色劳务品牌,推动元谋县从“制种大县”向“制种强县”跨越。
一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元谋气候独特,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国家级制种大县。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元谋县就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吸引着国内外种业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前来开展科研活动。近年来,更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引“外力”、生“内力”、聚“合力”,推动现代种业发展,聚力打造“南繁育种天堂”。全县制繁种面积达4.17万亩,种子年产量达405万公斤,年工厂化育苗能力突破12亿株,种业综合产值达12.3亿元,6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为劳务品牌培育提供了产业支撑。
二是注重就业技能提升。坚持“培训育品牌、品牌拓市场、市场促就业”的发展思路,狠抓从业人员技能培训。采取产训融合、订单、定岗等方式,与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合作开设“种业工订单班”,设置种子检测、工厂化育苗、病虫害防治等课程,学员结业后直接入职公司或合作基地。通过田间指导、授课、培训、一对一服务等形式在蔬菜种植技术、田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帮助农户、种植户增收节支。
三是坚持品牌培育推广。依托迅速崛起的产业优势,持续推进“元谋种业工”劳务品牌培育打造,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充分展示元谋产业工人的精神风采;连续举办八届云南·元谋蔬菜种业博览会,开展特色蔬菜及种业展示、招商推介、种业发展学术交流、特色果蔬等宣传,为大力培育种业工劳务品牌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是完善制度体系构建。制定完善“元谋种业工”劳务品牌建设相关制度,明确品牌定位、建设目标、组织架构、实施措施及保障机制,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出台种业工职业技能标准,明确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等岗位技能要求。编制种业工服务规范,涵盖劳务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权益保障内容。设计“元谋种业工”专属标识、服装、工具包等品牌视觉系统,进一步提升品牌辨识度。
通过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全国27个省(区、市)和国内外的111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种业企业在元谋从事小麦、青稞、油菜、蔬菜等的冬季种子加代扩繁和制繁种工作,累计培训种业工1.47万人,3.8万余名种业工人在育种专家、科技人才带领下,逐渐掌握了育种技能,年劳务经济收入达8.9亿元,“元谋种业工”成为“南繁育种天堂”的追光筑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