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辖区肉类及肉制品食品安全,元谋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生产、流通、餐饮全链条,以“五字”诀为核心,实施多维度监管举措,扎实开展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
摸排底数,把重心放在“细”字上,夯实监管根基。专项行动伊始,县市场监管局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辖区肉类及肉制品生产经营主体底数。重点核查三类主体信息:一是生鲜肉(猪肉、牛肉、羊肉等)摊点的数量、经营地址、经营者信息及进销货情况;二是肉制品生产企业(小作坊)的生产规模、产品种类、原料来源及生产流程;三是餐饮服务单位、商场超市的肉类采购量、存储条件和销售状况。截至目前,已精准摸排出全县共计136户鲜肉摊点、55户卤肉店(摊),并建立健全监管台账,为靶向监管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聚焦关键,把底线守在“严”字上,压实主体责任。针对生产流通餐饮环节,督促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一是要求猪肉及其副产品生产者、肉制品经营者严格审查供应商“两证两章”、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如实执行进货查验制度,详细记录肉类及其制品的信息并留存凭证;二是要求鲜猪肉销售摊点在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两证两章”齐全的肉品信息,确保销售肉品来源可溯、品质合格;三是结合校园食品安全联合检查及“阳光配送”专项检查等工作,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食堂等主体,采购畜禽肉及其制品时必须索取并留存相关证明文件,严格执行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台账制度,并按规定进行留存。截至目前,检查各类经营主体180家,其中餐饮单位75家、校园食堂103家、食材配送企业2家。
专题约谈,把目标落在“实”字上,压实管理责任。针对农贸市场、超市等重点场所,着力压实开办方、管理方责任。对农贸市场开办者开展专题约谈3户次,要求其建立入场经营者管理制度,严格审查资质并落实入场查验义务,核对肉品检验检疫证明,严防来源不明肉品流入市场。结合“生鲜灯”专项整治行动,向72家鲜肉摊点、8家大中型超市发放提醒告诫书,督促市场开办方、管理方规范公示“两证”信息,并提供必要公示设施,构建市场方主动管理、监管部门监督指导的双重防线。
追溯抽检,把风控放在“防”字上,提升监管效能。双管齐下强化风险防控,追溯管理方面,依托“云智溯”系统,督促生产经营主体如实录入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监督抽检方面,扩大抽检范围与频次,覆盖生产企业、农贸市场、商超、餐饮等各类主体,针对冷鲜肉、冻猪肉、腊肉等多类产品加大抽检力度,提高节令性肉制品的抽检频次;分析抽检结果中农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风险隐患,规范信息通报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抽检监测101批次,其中肉类及肉制品监督抽检12批次,不合格0批次。
强化执法,把突破放在“联”字上,形成有力震慑。联合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组建执法力量开展拉网式线索排查,重点紧盯城乡结合部、偏远地区等区域,以及肉类加工小作坊、私屠滥宰窝点等对象,严厉打击收购、加工、销售病死猪及其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整治以来,已开展联合执法4次,查处案件移送农业农村局1期3条线索、移送县纪委监委1期1条线索;截至目前,查处肉制品案件共计20件,罚没金额10.19万元。
下一步,元谋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保持肉制品监管高压态势,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以更严密的措施、更严格的执法守护群众食品安全,让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