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丰富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提升教师对教玩具的应用水平,提高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能力,12月7日,我园邀请爱立方的培训讲师给老师们开展了非遗文化区、木工坊以及科创区区域材料投放和使用的专题培训。
非遗文化区里面包含剪纸、织造、拓印、扎染等内容。培训伊始,冯老师通过课程体系资料帮助老师们将整个功能室各个区的器材、传统技法、使用材料、工具、制作技法等逐一进行介绍,让老师们明确了非遗文化区域划分和材料投放,为后续区域的正常开展做好准备。
编织,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为了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更好地发展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同时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车床、磨床、锯床、钻床,你们认识吗?千奇百怪的工具,多种多样的材料,见过的、没见过的,通通用来支持孩子们的各种创意。型号大小的锯子,大小不同的锤子、长短不一的螺丝刀,电钻等,别说小朋友们了,就连老师们都爱玩。
冯老师向教师们详细介绍了“木工坊”中各种机床、器材及材料的特点,同时也提出了在幼儿自主开展木工坊活动中的潜在安全问题,我们必须做好防范措施,如活动前戴上手套、护目镜等。接着,向大家逐一讲解并演示了锯床、磨床等工具的安装、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缺口朝外”,“我来试试,我来试试,我要把这个小象扣下来”......这一刻,老师们都成了一个个好奇又好学的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要进行安装操作、分组合作,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实际操作中,对木工坊进行了深度的探究体验式学习。
下午,由爱立方刘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创区的布置与组织。科创区以低结构探索材料为核心,重点发展幼儿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培养其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的同时,帮助教师提升科学活动指导能力。
科创区里的幼儿核心材料包含声、光、磁、力四大主题游戏材料,80+种游戏玩法,以科学为柱,建构为梁,辐射五大领域,帮助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实现多领域经验的融合。
此次培训活动理论和实操相结合,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学习机会,教师在亲身参与的互动中获得了经验和指导。区域环境在老师们的学习、实践、反思、调整中不断得以优化,努力让区域环境更加有效的支持幼儿的游戏,让区域游戏活动更有趣更具吸引力,使孩子们能主动愉快的参与活动,在玩中学、玩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