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慧、曾彩雯、杨保寿、陆贵、韦猛、张翠美、郑志和、泰焕华、吴元顺、杨连忠代表:
感谢你们对元谋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你们提出的《关于将活佛寺安置点打造成旅居康养胜地》的建议(第27号)已经交由我局主办,我局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现答复如下:
关于“将活佛寺安置点打造成旅居康养胜地”的建议
建议已经采纳。具体落实情况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纳入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元谋县一直致力于全域旅游的发展,活佛寺安置点已纳入已编制的《元谋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中,小凉山彝族风情园项目,活佛寺村就是该项目的重要节点之一。目前,“十五五”规划正在编制中,我们积极收集各方意见建议,已将凉山乡活佛寺安置点纳入重点考量范围,力求在“十五五”规划中明确其旅居康养发展定位,从空间布局、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谋划,使其融入全县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节点。
(二)助力举办节庆赛事活动,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元谋县文化和旅游局积极筹划组织元谋县每年彝族火把节,凉山乡活佛寺村是主要的火把节举办地点,进行祭火大典、摔跤、斗牛等比赛活动,元谋县文旅局在元谋文旅公众号及时宣传火把节举办活动地点内容,扩大活动的知晓度,吸引广大群众和游客到凉山活佛寺村来参加体验当地的民俗活动,增加当地经济收入。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凉山乡活佛寺村知名度,元谋彝族摔跤被评为2025年云南省体育文化优秀项目,为凉山乡体育旅居增加了吸引力。
(三)加大对非遗文化的资金支持和传承力度
近年来,元谋县不断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针对活佛寺安置点的民族刺绣等非遗文化,我们积极争取上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并整合县级财政资金给予支持。同时,组织开展非遗传承培训活动,培养更多年轻的非遗传承人,鼓励非遗传承人开展创作和生产,将非遗文化转化为旅游商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四)对活佛寺进行保护性修缮和提升改造
活佛寺于2009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高度重视其保护工作。投入38万元资金对活佛寺进行修复提升改造,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最大程度保留其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对破损的建筑进行修缮加固,对寺内的文物进行保护性修复,同时完善消防、安防等基础设施,确保活佛寺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二、制约因素分析
一是现有规模体量小。活佛寺安置点占地面积小,其中闲置房屋少,还有少量面积剩余待开发土地。从康养产业所需的空间来看,如此规模难以承载多样化、大规模的康养项目,如大型康养度假酒店、综合性康养医疗中心等建设均会受到土地空间限制。在发展康养旅游时,无法同时容纳大量游客,限制了客源的拓展,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导致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
二是交通条件制约明显。通往安置点的道路狭窄且路况较差,部分路段为弹石路,通行能力差。路面宽度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遇到节假日游客车辆增多时,易出现拥堵,影响游客出行体验。
三是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与一些著名的康养胜地相比,活佛寺安置点缺乏独特的自然资源作为支撑。当地既无温泉、湖泊等优质的康养水资源,也无奇特的自然景观如高山、森林瀑布等。在以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为依托的康养旅游市场中,缺乏这些元素,就难以打造出如森林康养、温泉疗养等具有吸引力的康养产品,对追求自然生态体验的康养客群吸引力不足。
四是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住宿餐饮配套不足:目前安置点内的盈利性住宿设施还没有,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餐饮方面,仅能提供简单的农家饭菜,缺乏特色康养餐饮,如养生药膳等,难以提升游客的旅居康养体验。医疗服务设施薄弱,对于有慢性疾病或需要康复治疗的康养人群来说,难以放心选择在此长期旅居康养;休闲娱乐设施缺失:在康养旅居过程中,游客需要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来放松身心,但安置点内缺乏休闲娱乐设施,游客在闲暇时间可参与的活动较少,不利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游客粘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继续与有关部门协同发挥凉山乡资源优势,加强整体谋划,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开发,以租赁、合作等形式盘活现有闲置民房将其改造为特色康养小院,发展个性化康养服务。主动与交通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对至安置点道路进行拓宽和升级改造,改善道路通行条件。同时完善道路标识等配套设施,保障游客出行安全。深入挖掘活佛寺安置点周边潜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展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工程。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丰富康养旅游内涵。
感谢你们对元谋县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元谋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