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育揆委员:
关于把我县打造成为国家高原南繁制种基地核心区的提案的提案(第10040003号)已经交由我单位主办,县财政局会办,现就提案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关于把我县打造成为国家高原南繁制种基地核心区的提案建议已经采纳。具体落实情况如下:
一、加强重点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2017年,元谋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云南省蔬菜良种繁育基地”;总投资1.8亿元建成云南元谋种业科技园;2018年,投资2509万元建设云南省元谋县国家麦类蔬菜科研冬繁制种基地项目;2022年,被认定为南繁冬夏繁国家级制种大县。元谋县南繁冬夏繁国家级制种大县建设规划重点工程8个,连续实施4年,计划每年建设1万亩标准化冬繁基地,重点提升改造冬繁基地基础设施,水肥一体化,重大病虫害智能化监测与绿色防控设施设备、物联网应用设施设备。完成《元谋县国家制种大县建设规划(2022至2025)》及相关年度实施方案并逐级上报到农业农村部备案。
二、加大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种业强州
近年来,通过种业项目整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政策链,制定针对性政策扶强扶优,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一是制种大县奖励政策。为确保项目资金最大程度的撬动社会资金,激发企业、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元谋县国家制种大县建设规划(2022-2025)》为指导,及时组织农业农村、财政、发改等部门,结合元谋县现代种业产业发展规划深入各乡镇实地踏勘。制种大县项目连续实施4年,从第二年开始,农业农村部根据本年实施情况增加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022年申请中央奖补资金1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200万元,实际完成总投资2564.54万元。2023年制种大县奖励资金3000万元、社会资本投入资金2752.42万元,实际完成总投资6205.956万元。2024年制种大县奖励资金3000万元、社会资本投入资金5460万元,目前项目完成投资9129.43万元。2025年制种大县主要实施六大重点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476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切实做到财政“搭台”、资本“唱戏”,有效激发种业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我种业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金种贷”赋能种业发展。为切实解决种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结合元谋种业企业发展特点,中国农业银行元谋支行在元谋县范围内创新开办“金种贷”业务,在调查、审查、审批流程环节,农行元谋支行开通“金种贷”绿色通道,贷款自提交申请至审批落地仅4天时间。并成功投放云南省首笔“金种贷”(法人)贷款500万元。
三、加强院所合作,推进种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
元谋种业依托其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与国内相关单位的合作。通过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元谋研发中心、中国种子协会高原南繁分会、云南省种子协会麦类分会等平台,促成一批制繁种企业与云南省农科院、西藏农科院、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蔬菜种子商会等单位深化种业领域产学研合作联动,开展种业关键技术攻关。截至目前元谋县累计获种业专利35项,制定种子生产技术地方标准12项,自主研发的105个品种获农业农村部登记。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的形式,落实140万元对3户种业企业在种业领域知识产权相关成果进行奖补,落实100万元对16户种业企业进行贴息扶持,落实110万元支持6户种业企业开展种子加工能力提升建设。
2024年9月成立元谋县种子管理站,现有在编在岗专业技术人员5人,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生4人。负责拟订种业振兴政策并组织实施,推进全县现代种业产业发展,落实现代种业发展规划;负责质量抽检、种子储备、农作物区域实验、品种审定登记、新品种示范评价、种子统计分析等工作。楚雄彝族自治州现代种业发展技术研究所挂牌以来已争取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00万元,建成1个可以开展种子发芽率、含水率、质量检测、净度分析等种子检验检测试验室。2023年至2024年,我国相继发布《农作物种子认证实施意见》、《农作物种子认证目录(第一批)》、《农作物种子认证实施规则(试行)》、《农作物种子认证技术规范(试行)》等,标志着我国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正式建成。目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马铃薯、高粱、西瓜、辣椒、番茄白菜(包括结球白菜和不结球白菜)11种作物种子可以申请开展种子认证。我国种子认证属于“国推”认证制度。取得资质的认证机构有北京京农科检测认证有限公司,长沙华智认证服务有限公司。首批认证种子自今年3月起正式进入市场。农作物种子认证由企业自主申报。认证相关费用由申请认证企业缴纳,第三方认证机构收取。要求认证种子需为认证企业自有品种。大田作物单品种认证申请面积不少于1000亩,蔬菜作物单品种不少于100亩,鼓励1个品种在1个基地上全覆盖申请。
下步计划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元谋县南繁冬夏繁国家级制种大县2025年度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已编制,正在征求县政府办意见,待通过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我局及时启动项目,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进项目。通过制种大县项目实施,聚焦制繁种基地薄弱的短板,在黄瓜园镇、羊街镇、老城乡等10乡镇开展土地平整、沟渠、输水管道、蓄水池改建、田间道路、节水灌溉等建设,建成冬繁基地5.51万亩。
二是整合种业相关项目,从政策、资金、资源、人才、项目等方面重点支持冬繁基地建设,提升保障能力。统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农作物种业基地建设等项目优先支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提升保障能力。
三是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紧密合作,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优势,提供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与实践平台,为种业人才培育和技术创新发展注入源源新动力。持续深入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和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以种子生产许可备案、品种真实性及权属等为重点,加强繁制种基地监管;以许可资质、生产经营档案、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等为重点,加强对4家已取得《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监督抽查;以经营备案、销售台账、种子标签、未审先推、跨区域推广等为重点,加强春秋季种业市场监督检查,严把种子质量关口,严厉打击侵权假冒、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为推进种业振兴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同时,持续推进种子认证工作,通过认证示范,引导一批种子企业参与到种子认证工作中,更好地提升全县种业发展水平。
感谢你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