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荣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扶持片面单一的问题提案,已交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你的提案提得非常好,感谢你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元谋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优势,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冬早蔬菜、热区水果、现代种业等产业,深入实施农业发展“一二三”行动,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县”、南繁冬夏繁国家级制种大县等重大项目建设,但是在申报实施重大项目过程中,主要是以蔬菜和种业为主,水果类的产业扶持项目较少。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特色优势产业培强壮大。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南繁冬夏繁国家级制种大县、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等重大农业项目的实施,通过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奖补资金支持,通配套地方财政资金、整合农业发展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全面推进现代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协调发展。一是蔬菜产业提质增效。2022年,全县蔬菜种植25.04万亩,产量80万吨、同比增长4.17%,产值达25.3亿元,同比增长5.77%。二是制繁种业发展迅速。依托南繁冬夏繁国家级制种大县项目建设,开展种业科技交流合作、新品种实验示范推广、优质种苗培育供应,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现代种业研究院挂牌成立,与西藏、青海等农科院合作不断深化。全县育繁种面积达2万亩,产量200万公斤,产值5.1亿元,综合产值达7亿元。三是热区水果产业不断壮大。全县经济林果种植面积为13.7万亩,预计水果产量22.6万吨,同比增长6.6%,产值达16.5亿元,同比增长8.5%。四是积极发展花卉、中药材、烤烟等产业。全县发展花卉种植1.2万亩,预计产量1.2亿枝,产值1.2亿元;种植烤烟1.95亩,产量260万公斤,实现产值8227万元,同比增长6.8%,烟农户均收入8.3万元。
(二)产业设施化水平全面夯实。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等项目实施,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9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5%;耕地质量持续提升,质量等级为4.49;农机装备提档升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54%;建成冷库157座共6.7万立方米,可加工处理果蔬产品48.3万吨,农产品预冷保鲜比例60.4%;全县蔬菜工厂化育苗设施面积65.2万平方米,年均育苗6亿株以上,主导蔬菜品种100%实现工厂化育苗。建成高效节水示范区18.2万亩,节水灌溉比例达87.5%。2022年,全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94万亩,总产量9.32万吨,比去年增加0.15万吨,同比增长1.6%,产值2.8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9.2万吨的101.2%。
(三)打造绿色食品牌成效明显。2023年上半年,全县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0个,全县累计获得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183个。全县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3.9万亩,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认定面积17.1万亩,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示范区面积21.05万亩。“元谋番茄”“元谋青枣”获得国家地理性证明商标,“元谋蔬菜”“元谋水果”2个集体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元绿”牌洋葱、“自然之星”牌有机甜脆玉米、“信旺爱”牌牛蒡、“果先锋”牌鲜食葡萄、“东方一号”牌葡萄、“芸岭鲜生”牌有机蔬菜6个农产品12次获“云南省十大名品”表彰,成为全省获“十大名品”表彰次数最多的县。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培强。通过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广泛开展果蔬新品种引进试验、新技术研究推广、标准化生产种植示范、农机服务、现代植保、现代物流、市场营销等全链条服务,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培强壮大国家、省、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县累计培育示范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14个,其中:省级及以上(含国家级)龙头企业28户;培育农民合作社482个(国家级6个、省级22个);家庭农场620个(省级12个、州级19个);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比重71.2%。
(五)产业绿色化水平全面提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土壤改良培肥、农作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开展蔬果废弃物、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2022年,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0%,良种覆盖率99.8%,亩均农药施用强度0.42公斤,亩均化肥施用强度38.2公斤,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3.6%,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0.2%,肥料利用率达42.5%,农膜回收率88%,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7%,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9.99%,主导产业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比重85%。
(六)产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建成元谋县农业大数据中心,配套建设数据基础平台、农业资源与产业一张图、一网云平台、大数据应用云平台四个板块、11套子系统开发设计及“数字元谋”小程序、“智慧元谋农业”APP,推广使用人数达1.2万人;建成果蔬物联网示范基地15片,覆盖面积1.05万亩;建成种子农药数字化监管门店33个,农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总交易额的35%,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覆盖率100%。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元谋县年平均降雨量仅有600多毫米,全县46.7万亩耕地年需水量2.5亿m3,但境内水利工程蓄水供给量仅为1.3亿m3,工程性缺水达1.2亿m3,工程性、资源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全县能排能灌,有充足水源保障的高标准农田21.9万亩,占全县实有耕地面积48.69万亩的45%。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不健全,设施农业发展滞后,容易受冰雹、大风、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园区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不足,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品牌农业发展滞后。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观光旅游、采摘体验消费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耕地轮作试点刚起步,忽视土地休耕和水旱轮作,病害难防,农药、化肥、农膜等过度使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废弃物缺乏有效的处理方式和资金支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难度加大,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弱化,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趋严峻。
(四)三产融合发展程度不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够,新型经营主体更多的是以生鲜种植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49:1,虽然高于全州、全省平均水平,但仍低于全国2.5:1的平均水平。
(五)企业带动不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企业做强做大困难多;特色农产品未形成竞争优势,龙头企业引进难,农特产品附加值低,影响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三、下步工作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完善配套田间灌溉沟渠、管网、机耕路等农田设施,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果蔬基地30万亩。二是加大农业招商,努力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组织引导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推进规模化种植。三是规划建设绿色农产品加工园,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购置先进的蔬菜烘干、冻干、加工等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提升蔬菜加工能力,延长蔬菜产品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全面提升全县蔬菜规模化加工能力。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认真履行好县委农办工作职责,统筹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好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社会治理“六个振兴”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元谋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发展规划》,集中资金资源做特做优一产,做大做强二产,做美做活三产。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精准到乡、村、组,坚持走农业发展生态化、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统筹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向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和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三)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紧紧围绕构建“一园、两区、两镇、两带”规划布局,加大对全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展果蔬产业发展链条,配套完善农产品加工及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绿色品牌打造等服务功能,确保示范区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按照农业装备设施化、产业聚集园区化、产业链条融合化、低碳生产绿色化、智慧农业数字化等“五化”要求,做大一批企业和合作社,挖掘一批农业科技人才,研发一批新品种,配套一批现代化设施设备,打造一批名特优品牌,培育一批农民专业能人,依托“普登一华竹一大已保”沿线优美田园风光和土林资源,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加快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全面推进现代种业育繁推体系建设。到2025年,全县冬繁制种面积达6万亩,种子产量600万公斤;工厂化育苗大棚达80万平方米,年出苗15亿株以上,种业综合产值达15亿元。努力将元谋现代种业园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保障国家农产品(蔬菜和麦类)种质资源安全作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在攻关蔬菜种业“卡脖子”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在推进工厂化育苗、攻克蔬菜种株病毒病防治、引领全省蔬菜产业化发展上做好示范带动,真正把元谋打造成全省最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育种天堂”。
(五)强化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一是加大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农民技能提升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乡村公益型岗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政府出资、社会培训、农民自主选择的技能培训机制,力争使所有适龄农民掌握1-2项专业技能,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通过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抓好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的重点培训,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带动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三是制定鼓励城市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兴办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领办民营经济项目的优惠政策,靠人才向农村的合理流动,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乡村振兴提供根本动力。
(六)抓好农业重点项目推进。围绕农业产业建设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向上争取农业农村项目资金投入,重点实施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南繁冬夏繁国家级制种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轮作试点、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乡村振兴示范园、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等一批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力以赴增投资,促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尊敬的李吉荣委员,感谢你长期以来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组织申报实施国家重大农业项目,特别是加大对热区水果产业发展项目的扶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元谋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 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