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正文

元谋县农业农村局对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15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11532328015177503N-/2023-0914009 公开范围:公开 著录日期:2023年08月14日 主题词: 文  号:元农字〔2023〕29号 生效日期: 发布机构:元谋县政府办

杨和春委员:

你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元谋县第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所提的《关于加强生猪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委员对元谋县畜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我县生猪产业克服重重困难,稳步发展,特别是4个大型养殖场的建成投产,有力地支撑了我县生猪产业。据州调查总队反馈,2022年全县期末存栏生猪13.31万头,比2021年减少0.23万头,下降1.70%,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22万头,与2021年持平;出栏生猪15.42万头,比2021年增加0.64万头,增长4.33%,猪肉产量1.45万吨,比2021年增加0.11万吨,增长8.29%。在满足我县20万人对猪肉产品的需求的同时还外运大量生猪,为猪肉菜篮子的保障供给贡献元谋力量。

你在《关于加强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中提出在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4个方面问题很客观,提出的实施意见政治站位高,符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也是我们迫切希望解决的,各级政府也一直为之在作努力。

一、对提案中所提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的答复

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向往对畜产品的需求,持续发展是要求,绿色发展是必然,培育发展新动能是根本。提案中提到在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生猪产业化整体水平低,经营规模小,缺少龙头养殖企业的有效带动;群众生猪养殖积极性不高,“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即猪周期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加大;发展资金受限,养殖成本增加,行业资金回笼慢,加之金融机构对贷款的进一步收缩,资金链正在“缩圈”,导致部分生猪养殖企业在扩大规模和提升养殖科技含量方面实力不足,投资乏力;养殖用地受限,环保压力增大,发展规模逐年压缩。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在我县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生猪产业持续、稳定、绿色发展。我县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

(一)关于生猪产业化整体水平低,经营规模小,缺少龙头养殖企业的有效带动的问题。我县生猪产业正处于传统养猪业向现代养猪业的过渡期,养殖主体传统散养与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并存,散养户养殖主要的目的是立足于满足自身对肉品的需要解决,市场供给的主体以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为主。规模养殖的发展受产业用地政策、金融支持政策、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预期和养殖企业科技水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短期内要取得大跨越是不可能的,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为改变生猪产业发展动能不足,生猪产业缺少支撑状况,我县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生猪产业,2018年以来,先后有元谋华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元谋雄昌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元谋滇诚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元谋容兴牧业有限公司落户元谋,建成4个万头猪场,有本地资本投资生猪产业建成云南兆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元谋安生余畜牧养殖有限公司2个千头猪场。2022年,全县规模养猪场(户)202户,比2018年增加17户增长9.2%,出栏肉猪7.22万头,比2018年增加3.88万头增长116.12%,占全县出栏肉猪的46.83%,比2018年的22.22%提高24.61个百分点。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小规模养猪户181户,比2018年增加10户增长5.85%,出栏肉猪2.25万头,比2018年增加1.07万头增长90.68%,占规模化养猪户的89.60%,占规模化肉猪出栏的31.16%,比2018年分别下降2.83和4.17个百分点;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21户,比2018年增加7户增长50.0%,占规模化养猪户的10.40%,比2018年提高2.83个百分点,出栏肉猪4.97万头,比2018年增加2.81万头增长130.09%,占全县肉猪出栏的32.23%,占规模化肉猪出栏的68.84%,比2018年提高14.93和4.17个百分点。

(二)关于“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即猪周期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加大的问题。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通常呈现:猪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猪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猪价上涨的规律。总而言之,“猪周期”的出现,归根到底还是供求关系的波动。由于门槛较低,处于产业核心的生猪养殖行业此前一直以散户养殖为主,因缺乏对市场宏观走势的判断能力,在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跟风问题,因此产量极不稳定,这是导致过往生猪价格大幅波动的直接原因。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影响“猪周期”的因素主要有:生猪的产能的恢复时间、疫病防控特别是非洲猪防控的成败、社会资本的进入、政策(国家补贴措施、国家的调控措施等)等。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生猪产业发展一直伴随着猪周期,是影响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采取措施消除猪周期对生猪产业的影响一直是我国制定生猪产业政策的着眼点,为此建立了储备肉制度和猪产业预警制度。为减缓猪周期对生猪稳产保供的影响,我县建立了4个省级生猪调控基地,当能繁母猪存栏小于预警线时,将依据国家、省州有关要求适时启动调制措施。

(三)关于发展资金受限,养殖成本增加,行业资金回笼慢,投资乏力的问题。进入2020年下半年以来,生猪产业进入新一轮“猪周期,由于产能恢复超预期,市场供应日趋充足,推动生猪价格呈下降趋势,生猪产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对生猪产业造成重创。一是养殖户亏损严重,对冲生猪稳产保供的成果,部分规模养殖退户出养殖;二是养殖户养殖意愿下降,补栏积极性受挫;三是社会资本进入养殖行业的积极性受挫,投资项目和投资额下降;四是生猪养殖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倒逼生猪生产方式转变。我县积极采取措施,保障生猪的稳产保供。一是培育以展新动能,发展规模养殖。二是服务好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提升养殖科技水平,降低养殖成本。三是抓好动物疫病防控,降低养殖疫病风险。四是抓好生猪保险工作,落实国家有关生猪产业政策。五是协调金融部门,支持生猪发展。

(四)关于养殖用地受限,环保压力增大,发展规模逐年压缩的问题。畜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养殖用地没有纳入国家层面产业用地规划,国家层面制定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林地保护政策,划定了红线,发展畜牧业面临无地可用的窘境,现行的农村宅基地政策和农村环境整治政策与也发展畜牧业要求相矛盾,绿水青山的要求与生猪产业发展如何协调,更是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层面作出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我县积极应对生猪稳产保供面临的新形势。一是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养殖企业积极应对环保的新要求;二是积极争取资金投入人居环境整治,消除散养对人居环境造成的影响。三是从县级层面争取将养殖用地纳入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

二、对提案中建议意见的答复

(一)关于持续做好生猪产业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建议。发展畜牧业,丰富人民群众的肉盘子,是各级人民政府的根本任务,也是农业农村职能部门的职责。做好生猪产业规划,促进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供给,是畜牧部门的工作目标。问题伴随发展产业,产业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正视问题,充分调研、结合实际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协调各方政策支持解决问题,促进生猪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猪肉产品需求,促进生猪产业现代化。

(二)关于持续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抓好畜牧兽医队伍人才培养和基层科技人员“偏科”、“失能”建议。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保障,抓好动物疫病防控是各级政府的根本职责,也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动物防疫经费及村级防疫员补助已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障了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由于机构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人事权、财权、物权”三权下放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并并入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导致目前乡级畜牧兽医站人员队伍不稳定,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人员调动随意性大,工作人员职能职责不清,“不备正业、偏科、失能”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积极应对,确保机构队伍基本稳定。一是强化人才招引,不断壮大人才队伍。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逐年补充科技人员。2023年,全县计划招聘事业人员107名,其中涉农岗位人员6名,预计九月初能招聘结束报到上岗。二是保障人才待遇,畅通乡村人才晋升渠道。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高级岗位数量限制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取消了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不再将论文作为申报评审职称的硬性要求,积极引导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向乡镇基层流动。三是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将专业性、畜牧兽医岗位工作时间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岗位聘用以专业性作为主要依据,非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原则上不得聘任畜牧兽医岗位。四是拓展人才培养渠道,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认真落实《“彝乡英才”培养工程8个实施办法》《元谋县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元谋县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等人才培养机制,按政策开展各类人才的选拔推荐培养工作,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五加大技能培训,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将村级兽医员纳入技能培训范围,通过开展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村级防疫员业务能力,更好服务畜牧业。

(三)关于推进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全面提升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的建议。通过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畜牧业一直是我县推进畜牧业转变生产方式,稳产保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县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服务保障,先后有元谋华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元谋雄昌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元谋滇诚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元谋容兴牧业有限落户我县,建成4个年出栏万头以上肥猪的大型养殖,生猪生产的组织化化程度、装备和规模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2022年规模养殖出栏的肥猪占全年出栏肥猪的46.83%,大型养殖企业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元谋云之牧食品有限公司生猪生产全产业链项目在推进当中。

(四)关于持续加大政策帮扶力度,解决养殖户资金“瓶颈”建议。产业发展不是一是之功,需要久久为功,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不断的投入。脱贫攻坚以来,由于投资方向的改变,财政资金重点投入扶贫产业,加之投资途径的转变,通过项目实施扶持畜牧业的机会减少,实放畜牧业大项目的机会不多。必须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风险自担的原则发展畜牧业,要协调金融、保险部门,落实好国家金融、保险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用好、用活国家、省州产业扶持政策。

再次感谢你对元谋畜牧业的关心和关注!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畜牧业的发展。

元谋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