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艳、段继龙、文增娅、杨美金、杨景雁、胡金碧、王丽琼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全县中小学生技能培养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县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你们的提案:1.小学生就有厌学情绪,甚至导致流失,中学就更为突出些;2.有的学校为了分数,对孩子的特长技能培养走了形式;3.死板的单一以分数为目的教育教学,长时如此,导致了孩子思维的局限性,也扼杀了孩子富有想象力与创造思维的天性;4.一技之长,可塑造一个人,也可成为一生的伴侣。
情况基本属实,所提实施意见也非常具体,现具体回复如下:
一、准确理解“素质教育”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谈素质教育: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所有的“素质教育”都是空谈。在我看来,我们一向鼓吹的“素质教育”,是个根本不能完成的目标,因为这个概念本身,是一个文理不通的说法。
“素质”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基因给你的东西”,或者说,就是天赋,是先天的,而教育是后天的。“素质”不是后天的教育所能教出来的,能说有一种教育叫“天赋教育”、“基因教育”吗?从中小学教师到家长再到学生,这个鼓吹也是不能落实的。
很多时候,我们说“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多学点音体美,这个真的很荒诞,按他们这个说法,素质等于能力,可事实上,素质和能力根本是两回事。退一步说,就算“素质”是一种能力,难道说音乐、美术是一种能力,语文、数学就不是能力吗?语文、数学是一种更要紧的能力,你怎么能说这个能力需要重视音体美,其他的就不需要重视吗?
另外一个更大的问题:在现在这种教育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任何愿望良好的能力训练,到最后都变成了应试工具。
素质教育提倡音、体、美,但只要不列入高考项目,根本不会有人重视;一旦列入高考,又一定会走向反面——打个比方,如果体育列入高考,学生一定会问:“考什么?”如果考游泳,那绝对不练跑步;如果考拉单杠,那绝对不练撑双杠。
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所有素质教育都会变形的,你考什么我就干什么,为了身体健康?以后再说吧!这就是素质教育这个说法的荒诞。
当然,我县对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素质的问题,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教育局一直在积极推进“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并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二、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全面规范办学行为
坚决执行《元谋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元教发〔2013〕1号),并加强督查,强化问责,把规范办学行为落到实处。其中就明确要求:一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二是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三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不含课外活动)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四是严格控制作业量;五是规范考试行为;六是禁止违规补课;七是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八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学校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将每天25—30分钟的全校性大课间活动纳入课程表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文艺展演和体育运动会。
三、确保教学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求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求,确保我县教学质量不出现较大的波动,特别是初中和高中,县教育局多次在广泛征求全县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建议的情况下,修改了并下发了《元谋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元谋县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考评奖惩办法(试行)的通知》(元教发〔2017〕4号),引导我县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四、从县级层面引导学校开展好文艺和体育活动
据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验收标准,我县各中小学均建有相关的活动场所和功能室且生均运动场面积均达到国家标准,并于2017年7月5日通过省级督导评估验收。另外,我们还形成了常规的制度,即每两年举办一次县级教育系统“文化艺术节”和每年交替举办全县中学生运动会和小学生运动会,引导学校和学生注重技能和特长的培养。
五、学校文体活动、特长班的开展质量还有待加强
我县有9所乡村少年宫,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的活动内容也形式多样,基本能满足学生的技能培养要求。其他学校,因为具有文体特长的教师数量不足,导致大多学校的课外活动和文体特长班的开展质量不高,少数学校有开展不力的现象发生,学校要整合全校力量,量力而行,打造本校特色的文体课外活动。
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引导,我县在确保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和初中教学质量不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素质教育、中小学生技能培养、以趣促学正常发展,必将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交上一份优秀的答卷。
元谋县教育局
2017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