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正文

元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元谋县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11532328015177503N-/2021-0603002 公开范围:公开 著录日期:2021年06月03日 主题词: 文  号:政府办便签 生效日期: 发布机构:元谋县政府办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元谋县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6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元谋县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楚雄彝族自治州地质灾害防治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县地质灾害实际,编制本方案。

一、2020年我县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2020年我县境内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低、险情轻,全年全县未发生地质灾害险情。

二、2021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诱发因素预测根据元谋县境内地质环境条件、气候因素、工程项目建设情况,综合地质灾害发生规律、特征和现状,对2021年地质灾害诱发因素作以下预测:

1.地质环境脆弱。我县处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山高坡陡、沟谷纵横、断裂密布;地质条件不利,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基本地质条件没有改变。

2.极端异常天气时有发生。我县旱、雨季分明,雨季局地暴雨发生频繁,暴雨、单点性强降雨天气等极端异常天气时有发生,地段性高强度降雨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地震活动的影响。元谋县及周边地区,近几年发生过不同级别的地震,有地震诱发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因素存在。

4.工程项目建设诱发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目前我县基础设施“五网”建设、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特别是乌东德水电站、公路、铁路、土地整治、矿山开采、省州县重点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活动区域地形改造强烈,植被破坏较严重,地质灾害活动趋势增强的可能性大。山区、半山区村民建房存在选址不当、排水设施不完善、对边坡开挖与加载不合理等问题,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总体来说,2021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较严峻,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应特别警惕汛期强降雨、地震、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

(二)2021年气候趋势预测据州、县气象部门气候趋势预测,5月全县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至偏多,气温偏低,雨季开始期正常至略偏早,预计雨季于5月中旬至下旬相继开始,雨季开始前干旱较常年偏轻。预计6月——8月全县大部分乡镇降雨为正常至略多,气温正常至略高,降水分布不均,单点性强降水突出,局部地区有洪涝发生。预计9月——11月全县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气温正常至略高,有5天——7天的秋季连阴雨天气。雨季结束期正常,预计于10月中旬前后结束。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强防范入汛后单点性强降水和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二)重点防范区预测沟边、沟口处的集镇、学校、医院、村庄、厂矿、旅游区、在建工程临时工棚等人口聚集区;公路铁路沿线、乌东德水电站淹没区、河流两岸等边坡、矿山、岸坡失稳断道堵河,形成区域性影响区域;其他重要建设项目,重要地质灾害体等。

三、2021年地质灾害需要重点防范区域

根据排查、核查成果以及各乡镇上报情况,2021年列入监测范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64个,其中:按地质灾害类型划分:滑坡40个,崩塌8个,泥石流14个,地裂缝1个,塌陷1个。按乡镇分:元马镇7个点,黄瓜园镇6个点,羊街镇20个点,老城乡9个点,新华乡 6个点,平田乡 1个点,物茂乡4个点,凉山乡7个点,江边乡2个点,姜驿乡2个点。地质灾害共威胁2978户、10423人、13.5534亿元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143名。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1个隐患点。

(一)2021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

1.元谋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为:北部金沙江沿岸、元谋盆地——东山泥石流重点防治区。该区域山高坡陡、地形切割剧烈,生态环境相对较差,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受降雨影响,发生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汛期是防治工作重点时期。

2.乌东德水电站水库蓄水运行后,蓄水变化将加剧或引发局部库岸地质灾害发生。库岸地质灾害的发生地点及时间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库区蓄水变化时期是防治工作重点时期。

(二)地质灾害危险程度高的7个乡镇18个(社区)村委会

1.姜驿乡:半箐村委会金河村崩塌、姜驿村委会大箐底滑坡。

2.江边乡:大树村委会启宪大箐泥石流、乌东德水电站淹没区影响区的(小汊头滑坡、小米支对岸滑坡、尼多堆积体)、阿柱河、小坪地。

3.老城乡:尹地村委会阿郎村滑坡地裂缝。4.凉山乡:把世者村委会麦地坪村滑坡;那迪村委会那迪村滑坡;大水井村委会老王麦地村崩塌。

5.黄瓜园镇:雷弄村委会上坝村、席草箐滑坡;中兴村委会麻栗树泥石流。

6.羊街镇:已波龙村委会大罗纳村泥石流;平地村委会庆乐上村滑坡;洒洒依村委会洒洒依下村、阿敲德村滑坡;高姑村委会杀尧咪、南伴鲁二队滑坡。

7.元马镇:县城大箐河泥石流、那控大箐泥石流。

(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区乌东德水电站库区、红色旅游公路、永广铁路、工业园区建设沿线,以及各类新建和续建地方公路、水库、水电站、矿山、尾矿坝、弃土场等工程建设领域。以上区域人为活动较频繁,地形改造强烈,植被破坏较严重,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

四、重点区域防范措施

(一)人口聚集区。各乡镇要成立相应防灾领导机构,制定防灾预案,落实群测群防措施,选定有责任心、有监测知识,身体健康的人员负责监测工作,加强地质安全隐患的汛前排查和汛期巡查,确保监测预警预报措施落到实处。

(二)重点采矿区域。各乡镇要注意防范主要采矿区域的地面塌陷、崩裂、应加强排水、填充裂缝等措施,加强监测和汛期巡查,完善防灾预案。

(三)重要交通干线及风景名胜区。对主要交通沿线、风景旅游区安全构成威胁的,要在进行全面群测群防的基础上,对滑坡体采取排水、减载和护坡为主的防治手段;对崩塌危岩采取清除、衬砌和封闭为主的防治手段。制定相应防灾预案,定期检查防灾预案落实情况。

(四)乌东德水电站淹没区、其他重要建设项目、重点地质灾害威胁地段等。应做好防灾预案,落实专人负责安全监测,搞好群测群防工作。

五、2021年重点防范期

主汛期:2021年我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确定为5月1日到11月15日。地质灾害发生受降水影响十分明显,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汛期。每年汛期降水时间较长并伴随多次短时暴雨,连续降水时,各类地质灾害灾险情明显增多,尤其是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灾害,表现出较强的同发性和突发性。非主汛期:在无雨期也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以地震及工程活动诱发的崩塌和滑坡最为典型,非汛期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不能有丝毫懈怠和麻痹大意行为。

六、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清地质灾害防治的形势任务

我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强、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等特点。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将十分严峻。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清我县地质灾害防治严峻形势,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有关部门要压实防灾减灾责任,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群防群治”的原则,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绪,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防灾措施,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机制

坚持属地为主、分级负责,根据事权明确各级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切实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继续实施乡镇党委、政府、人大班子成员联系挂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度和实行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对乡镇挂包联系负责检查督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坚持谁引发、谁治理,对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及隐患,明确责任单位,切实落实防范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运用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多种手段,有效规避灾害风险;坚持“人防+技防”专群结合,积极推进专业监测,紧紧依靠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全面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地质、地震、气象、山洪灾害防治,健全和完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三)积极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防治任务繁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要全面落实预案。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年度防治方案,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修订。要根据地质灾害动态巡查情况,科学制定和完善每个灾害隐患点和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响应方式、组织指挥、撤离路线,安置场所,形成科学合理、相互衔接、重点突出的预案体系,对灾害预警、临灾避险、群众安置等工作作出系统安排,有效提升灾害应急管理水平。二要全面开展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对经排查巡查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所有隐患点应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每个乡镇不少于2次,促使受威胁的群众熟悉预先确定的预警信号、逃生路线、急救知识、避险场所,及时发现并弥补应急预案中的不足。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重点做好夜间、降雨条件下的演练。各乡镇宣传培训及应急演练工作必须于6月15日前全部完成。三要加强监测人员的管理。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实行乡镇人民政府动态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监测人员进行监测知识培训,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提高监测预警预报水平。要加强监测人员的教育管理,增强责任心,确保汛期在岗进行监测和预警预报。对发现不能胜任监测工作或者不在岗的监测人员,乡镇人民政府要及时给予更换,对工作表现出色的要给予嘉奖。四要健全完善汛期值班、预警预报、灾情调查、灾情速报、应急调查、灾情统计上报等各项制度。完善分工协作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资金、装备、交通、通信等保障机制,不断协同与应急管理局应急平台建设。五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值守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通讯工具要保持24小时开机,确保信息畅通,主汛期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不论节假日,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开本行政区域,如须外出按相关规定报备。六要严格信息报送。特别是对重大突发性灾害情况,必须在第一时间迅速上报。一时无法查明情况的,要做好跟踪续报工作,绝不能出现迟报、漏报、更不能出现乱报甚至瞒报等情况。七要做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专家库,加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技术力量,为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提供技术支撑。八要加强地质灾害预防管理。要继续坚持“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和“防治结合、群专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结合、重点建设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的“四结合”原则,加快推进实施十项重大措施,尽最大努力减轻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四)不断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要在汛期前对辖区内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出现临灾征兆及危险性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再开展一次排查,对排查认定需及时采取临灾避险措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提前采取“投亲靠友、帐篷转移、工棚躲避”等应急处置措施,及时转移群众。全县列为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转移到安全的避灾场所。

(五)努力做好地质灾害分类治理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的有利时机,加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积极主动争取更多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和搬迁避让项目,努力减少地质灾害威胁。自然资源部门要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前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为项目立项创造有利条件。一是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论证、分批实施的原则,筛选、排序、分类建立项目库,认真储备年度国家和省级支持大型以上治理项目和州级立项中型治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及时开展新项目的现场核查论证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队伍作用,切实做到科学设计、精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县自然资源、财政、发改、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工程治理项目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三是要继续落实好搬迁避让工作。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是由被动防灾向主动防灾的转变,也是彻底消除受威胁农户生命财产安全隐患的有效举措。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搬迁避让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严格执行《元谋县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实施方案》,加强对搬迁避让安置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比拼精神,协调和统筹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下达的地质灾害搬迁指标落实到位,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确保群众搬得走、留得住、生活水平有提高。

(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和管理

要按照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积极做好中央和省级资金项目的申报立项和本级资金的足额筹集工作。县财政部门要把县级承担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认真落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保证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项目的配套资金和整合资金足额到位,确保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员误工补助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同时,要严格资金管理,加强审计、财政资金核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七)加大督查检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省、州重点督查事项,也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县人民政府督查室及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实地暗访等多种方式,加大督查、检查力度,注重督查实效,深入乡村、农户和灾害隐患点,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效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高效落实。对督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敢督、细查、真办,对工作不实、措施不力、玩忽职守造成地质灾害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按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八)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一旦遇到特殊天气,要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向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和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发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为基层党委、政府和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九)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期间,要从“法制建设、行政管理、技术经济、标准规范、社会参与”等方面全面构建元谋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从基层管理、技术支撑、资金保障等方面全面提升防治能力。以隐患识别排查、风险评价和分级防控为主线,开展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价,掌握风险底数,进行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支撑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由“点”向“点面结合”转变;逐步建成新型高效的“群专结合、专群并重”监测预警和气象风险预警网络体系;基本完成高风险区大中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

(十)积极开展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与风险评价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然灾害防治“九大重点工程”建设之一的“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的具体举措,通过运用“空–天–地”一体化方法,深化地质灾害形成机理、规律认识和早期识别,掌握风险隐患底数,提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措施建议,为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等工作提供重要基础依据,对提升自然资源管理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十一)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普查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摸清楚雄州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楚雄州地质灾害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客观认识楚雄州地质灾害风险水平,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