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元谋县人民政府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元谋:以市场化手段推进“三水共治”引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革命

日期:2024年05月23日   作者:李霞   来源:楚雄州生态环境局元谋分局    点击:[]

近年来,元谋县积极探索创新,以市场化手段推进“三水共治”,走出了一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子。

高站位统筹推进,变“单一治”为“综合治”

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治,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专班,制定出台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实施以总投资达24619.55万元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为引领,一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人居环境提升整治项目。比如,在元马镇小羊庄统筹实施了人饮提升、雨污管网改造、污水处理站、户厕改造、巷道硬化、清理“五堆十乱”、村庄美化绿化等为一体的人居环境提升整治项目,对小羊庄村164户农户自来水饮水供水管网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和一体化处理设施,共铺设污水管网5707米,建设污水检查井287座,更新人饮管道4099米,新建日处理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一座,并将农村饮水、农村污水治理委托第三方运维管理,确保工作高位统筹、整体推进,取得实效。

多渠道筹集资金,变“单一筹”为“多处筹”

通过“政府争取项目支持一点、社会资本投资一点、村组两级出一点、社会力量帮一点、群众投工投劳降一点”的多元投资方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元马镇小羊庄村通过投入财政资金142万元,撬动各方投资76万元。同时,通过下放特许经营权模式,群众饮水通过智能卡充值取水,每立方米2.8元,其中0.8元为污水处理费,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达标接入高效节水灌溉管网“二次”利用,既实现污水变废为宝,又实现农村污水的“零排放”,同时产生每方0.9元收益用于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基本满足污水处理的收支平衡,有效破解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群众思想转变难、项目投资建设难、运营管理维护难”三个难题,走出了一条资金多元化投入的农村污水治理之路。自2022年10月运营以来,小羊庄村自来水水费收取、污水处理收益为54047元,扣除自来水水费、污水处理费支出44742元,实现结余资金9305元。

污水资源化利用,变“废弃水”为“生产水”

通过“三水共治”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仅解决了污水不好排、无处排和农村污水设施运维难的问题,还推动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在2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管网覆盖区域内,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达标后,接入管网“二次”利用灌溉;对居住分散,无法纳入集中连片收集的农户,采取分散式收集资源化利用模式,在农户家中建设“污水收集池+沉淀池+三格式化粪池(沼气池)”,将处理后的尾水排入尾水收集池或氧化塘,就近就便用于农田和园林灌溉。通过污水资源化利用,变“废弃水”为“生产水”,既实现污水变废为宝,又实现农村污水的“零排放”。

健全管护机制,变“不好管”为“管得好”

建立健全企业指导、村组管理、群众缴费等制度机制,形成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模式。采取共建统管的模式,污水项目验收合格后交由村民小组将其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村民小组建立村规民约,成立管护工作组,明确具体人员负责本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管理模式,户内设施由农户负责管理维护,农户以外的设施由村集体负责管理维护,管理维护费用由村集体按照“一事一议”协商解决,让群众当主人,自己的事自己管,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目前,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62个行政村431个自然村均建立了村规民约,实现污水治理率达80.52%,项目管理运行良好,实现了由“不好管”向“管得好”转变。

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治”为“我要治”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小组为单元,开展“支部发动、党员带动、群众主动”环境卫生攻坚行动,坚持自己的村情自己熟,自己的事情自己议、自己的方案自己定、自己的村庄自己建,村内污水不见了、路道变宽了、环境变美了,群众得到实惠了,思想意识也在悄然变化,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到人居环境提升整治行动中来,破解了“政府干、百姓看”的不良局面,实现了群众由“要我治”到“我要治”的思想转变。

元谋县通过以市场化手段推进“三水共治”引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革命,形成了农村污水治理“五新”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建设新举措;“政府引导、村组委托、企业管理、群众缴费”的农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农民饮水、农业节水、农村污水“三水共治”新样式;实现了“人畜饮水统一接入、农村污水统一处理、生产用水循环利用”治理新目标;取得了“污水集中收集、资源循环利用、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新成效。有效治理农村污水,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元谋县先后荣获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等“国字号”金字招牌。

上一条:元谋:深化“五举措” 巩固水生态治理成果
下一条:老城乡多措并举抗旱保供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