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注意脚步节奏,再把动作幅度放大些!”在新华乡的文化广场上,一群文艺骨干正跟着老师的口令,认真练习彝族广场舞,一招一式充满活力。近日,新华乡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村文艺骨干专题培训,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培训为期两天,吸引了全乡4个村委会的50余名文艺骨干积极参与。为了让培训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新华乡邀请了县文化馆的专业教师团队前来授课,围绕彝族广场舞、二胡演奏两大极具民族特色的主题展开系统性教学。

培训过程中,彝族广场舞的教学现场气氛热烈。结合新华乡彝族聚居的特色,舞蹈教师以独特的“民族元素 + 现代编排”思路进行教学。从彝族传统舞蹈最基础的踏步、跺脚等动作教起,细致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掌握,老师采用慢动作示范,把每个动作拆解展示,随后组织学员分组演练。学员们两两一组,互相纠正动作,交流心得。不仅如此,为了让学员提前适应演出场景,还专门安排在乡篮球场进行沉浸式排练。模拟村级演出时的灯光、舞台布局,大家全情投入,力求将最好的状态和舞姿展现出来。


在另一边的乐器培训教室里,二胡的悠扬旋律不时传出。针对乡村文艺活动中乐器人才紧缺的状况,老师专门开设了二胡教学。从最基本的指法开始教起,让学员们感受手指在琴弦上的灵动变化,随后逐步深入到经典曲目演奏。老师们还精心挑选了花灯剧《开财门》《恭贺主人六位高升》中的二胡伴奏片段进行解析,让学员们了解传统乐器在民俗节庆中的多样应用,助力民乐从单纯的技艺传承迈向服务群众的转变。学员们纷纷表示,以前拉二胡总是不得要领,经过这次培训,感觉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此次培训还创新采用了多种模式。根据学员基础差异,二胡课程分设“入门班”与“提升班”,彝族舞蹈则采用“骨干领学 + 分组指导”模式,让每个学员都能跟上节奏,学有所获。同时,建立乡文艺骨干与文艺爱好者“1 + N”结对指导机制,借助微信群定期推送教学视频,方便学员随时巩固所学知识。培训结束后,还会通过演出回访、作品展演等方式,持续关注学员们的成长和进步。

参训学员们收获满满。同乐文艺队队长沈海彩兴奋地说:“以前村里搞文艺活动,节目总是差点意思,主要就是缺乏专业指导。这次培训简直太及时了,不仅教会我们舞蹈编排技巧和二胡演奏方法,还提升了舞台表现力。现在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要在村里的活动中露一手,让乡亲们看看咱们的新本事!”

“新华乡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继续深挖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像“彝乡乐舞”这样的特色文化品牌,常态化开展“四季村晚”“旅居元谋”“彩云之南等你来” , 夜间群众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培训成果融入“火把节”“桃李节”等民俗活动,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形成“以点带面”的文化辐射效应,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新华乡文化工作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