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凉山乡充分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不断展现凉山乡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促进区域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统一思想,筑牢文化保护意识。凉山乡始终将传承、保护彝族文化作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工作,认真贯彻《楚雄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大力推进民间文学《阿鲁举热》和民间体育竞技项目《彝族式摔跤》、彝族《酒歌》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文化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同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推动我乡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
缔结情感,培养后继人才。为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凉山乡每年开展4次文化传承培训,并鼓励非遗传承人发挥传、帮、带作用,每年培养2-3名徒弟;并对有兴趣爱好和擅长表演的青少年及儿童进行不定期培训,确保全乡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后继有人。2024年5月,乡文化站带领非遗传承人到凉山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教授彝族摔跤、达体舞等技艺,参与人数达110余人次,此次活动让青少年深入了解和体验凉山乡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了文化自信,提高了弘扬民族文化的自觉度。
守正创新,创办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拓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024年春节、妇女节、劳动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庆期间,凉山乡积极举办各类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其中,民族和睦文艺队的《呢嗼叨咘》《嫁女调》等节目广受观众好评,进一步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让非遗文化焕发新光彩。
接下来,凉山乡将持续开展非遗文化保护,着力弘扬“小凉山”文化底蕴思想精华,不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再出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