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惠民惠农政策知晓率和落实率,确保各项政策补助精准滴灌到户,近年来,新华乡创新开展“政策找人 敲门问需”专项行动,变“人找政策”为“政策上门”,变“被动申请”为“主动服务”,积极落实惠民惠农政策主动告知、补助(救助)对象主动发现、补助(救助)信息主动公开“三主动”服务机制,运用“铁脚板+大数据”,用心用情用力织密惠民惠农政策补助“保障网”,让党的政策阳光温暖每一位群众。
一、“敲门行动”敲开群众心门
“多亏了村干部上门宣传,我才知道我家符合低保条件,现在每个月都能领到低保金,生活有了保障。”新华乡新平村委会平地村李大姐激动地说。李大姐今年48岁,体弱多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儿子在读高中,如今丈夫也诊断患有心脏病,需入院治疗,整个家庭丧失了收入来源,生活陷入困境。在“敲门行动”中,村干部主动上门走访,了解到李大姐的情况后,立即帮她家申请了低保和临时困难救助,并协助她准备相关材料,最终成功领取了临时困难救助、办理了低保手续。
李大姐的经历只是新华乡开展“政策找人 敲门问需”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为确保惠民惠农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新华乡督促各所站梳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政策清单,通过新媒体平台、村组微信群、发放宣传册、公开公示栏等“线上+线下”形式,认真宣传惠农惠民政策补助标准、范围等事项,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保障好知情权、享有权和监督权。同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等力量,深入村组农户,开展“地毯式”摸排走访,面对面宣讲政策,点对点答疑解惑,手把手指导申报,确保政策宣传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数据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虽然我知道生二孩有补贴,但是生了孩子之后一中忙着照顾孩子,心里想着申请补贴要跑好几个部门,怕麻烦就打了‘退堂鼓’,没有抽时间去办理补贴,现在好了,村干部到家里面核实情况,帮忙复印资料,申请表也是他们帮着交到乡上,补贴直接打到卡上,太方便了!”华丰村委会浪巴浦村二孩妈妈黑绍艳赞不绝口。
为提高政策落实效率,新华乡着力强化动态管理,严把对象新增人员“入口关”和“出口关”,核准信息数据,严把政策界限,依法纳入新增人员,按月做好惠民对象动态管理更新,确保对象精准。坚持层层把关,严格审核审批,按照责任所站分类造册、分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审批、财务人员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最终通过代发银行发放资金。群众只需提供一次材料,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精准滴灌”让政策更有温度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生活有保障。”华丰村委会凹不果村普大哥患有慢性肾衰竭,每月需到医院做透析,家庭生活困难。在“政策找人 敲门问需”专项行动中,工作人员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主动帮他申请了农村低保、医疗救助等多项政策补助,并为其儿子提供了村组保洁员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
为确保政策落实精准有效,严格落实困难群众动态监测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群体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帮扶。积极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模式,根据困难群众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帮扶措施,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由乡纪委牵头统筹力量,对全乡各项补贴资金进行盘底、对账、核查,实行“对账式”整改、“清单式”监督,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运行在阳光之下。
据统计,2024年以来,全乡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累计走访群众2000余户,发放政策宣传资料6000余份,排查并新增低保对象37户75人,为44户残疾人家庭配送辅助器具,向1056名群众发放低保、五保补助资金289.47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16.88万元,帮助116名困难群众顺利渡过难关,发放计划生育补助资金24.4万元,惠及群众539人,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61万元,申报农机补贴24户9万元,发放务工交通补贴172人12.05万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新华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毕焰惠表示,下一步,新华乡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政策找人 敲门问需”专项行动,不断完善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党的惠民政策更加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