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对于就业困难群体而言,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是经济来源,更是生活的希望与尊严。公益性岗位作为就业兜底的重要举措,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增加收入的机会,近年来,元谋县新华乡积极推进公益性岗位保障和管理工作,托起了就业困难群体“稳稳的幸福”。
科学规划,精准开发岗位。为确保岗位开发与就业困难群体需要精准匹配,新华乡坚持“按需设岗、精准开发”的原则,深入村组全面了解当地就业困难人员的年龄结构、技能水平、就业意愿以及服务需求,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广泛开发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多领域公益性岗位。涵盖金融协办员、乡村保洁员、护林员等岗位类型,让不同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都能找到适配岗位。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87个,有效缓解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压力。

多元培训,提升岗位技能。为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新华乡构建了多元化培训体系。根据岗位特点与人员需求,定制个性化培训方案。对于保洁员,开展清洁技能、安全等知识培训;协办员则接受沟通技巧、信息采集等方面培训。培训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集中授课、现场实操、线上学习、经验交流分享等。今年以来,已组织各类公益性岗位培训10场次,培训人员100余人,岗位人员业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落实补贴,夯实保障基础。为确保公益性岗位政策落地生根,新华乡积极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高效运行。定期对补贴资金的发放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防止出现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岗位补贴7.5万余元,为公益性岗位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典型引领,激发内生动力。“因家庭变故,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也不能外出务工,现在有了这份保洁员工作,每个月能按时拿到工资,还能在附近打点零工,在家务农,谢谢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帮助我,我觉得以后生活会越来越好……”新华乡新华村委会的周大哥感慨地说,周大哥是一名脱贫户,因家庭原因,缺乏技能且要照顾家中老人小孩,一直难以外出务工,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得知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的消息后,他主动到村委会进行报名,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成为了一名乡村保洁员。在岗位上,周大哥认真负责,对公共区域进行清扫保洁,为群众创造了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份稳定的工作不仅让周大哥有了固定的收入,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还让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下一步,元谋县新华乡将持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工作机制,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与形式,为群众提供更多岗位发展机会;完善管理与监督机制,确保岗位运行更加规范高效;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乡关心支持公益性岗位的良好氛围。通过持续努力,让公益性岗位成为就业困难群体的“暖心岗”“幸福岗”,托起他们“稳稳的幸福”,为推动新华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