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县凉山乡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乡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83%,这里的民族服饰、彝族刺绣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绣娘们使用挑、穿、引、钩等技法和平针、套针、滚针等针法,绣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图案,绣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绣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在民族文化传承的人中,就有家住凉山乡把世者村委会活佛寺村的傈僳族妇女李贵琼。李贵琼自小喜爱刺绣工艺,对民族服饰图腾刺绣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多年的沉淀,如今已对彝族、傈僳族服饰中各种图腾刺绣和编织方法了如指掌,累计带动100名余绣娘实现人均年增收超过5000元。“这几年来,我的家乡凉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变美了,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发展越来越好。”李贵琼说,从一名普通绣娘到‘致富带头人’,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深感责任重大。在各地走访调研中开展培训,广泛收集绣娘意见,把自己学到的刺绣技艺不断传授给新加入的绣娘。在各方的帮助下,李贵琼成立了元谋县贵艺刺绣服务有限公司、云南元谋彝佳刺绣协会,为绣娘们搭建了展销平台,“今年我会围绕传统手工业建议,把我们民族的文化绣在我们的绣品里,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我从小喜欢刺绣,十多岁就会配线,现在主要是做瓦片帽,600元一顶,一年有40多顶的订单,都是在农闲的时候才绣,收入还是非常可观。通过参加各类彝绣培训,自己对刺绣技艺又有了新的想法,对彝绣产业发展的趋势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将继续把彝族刺绣文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凉山乡火把梁子村绣娘肖洪兰说道。
近年来,凉山乡大力培育地方民族刺绣特色产业,成立云南元谋凉山彝族刺绣协会,重点培育和扶持有一定规模、经营状况好、带动农民增收快的优秀企业2家,通过构建协会和企业引进订单、刺绣能手分散制作、企业收回成品交付的“公司+协会+农户”市场化发展模式,年生产手工刺绣品、工艺品1万件,刺绣产业年产值已达上万元规模,不仅带动了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就业致富,也为传承和弘扬彝绣技艺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