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乌东德水电站库区移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近日,江边乡龙街村委会举办的水电移民非遗刺绣技能第一期培训班圆满结业。本次培训特邀楚雄州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普玉珍、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云虹联袂授课,40余名移民妇女在飞针走线中探寻民族文化根脉,掌握致富新技能。

匠遗匠心薪火相传。培训采取“双师授课+文化浸润”的创新模式。普玉珍老师以“针尖上的史诗”为引,解密千年彝绣的图腾密码,手把手教授单口绣、锁链绣等非遗技法;王云虹老师则带来“传统纹样变形记”课程,指导学员将刺子绣与现代生活用品创新融合。学员们完成的茶杯垫、文创包等作品,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

文化自信催生内生动能。“原来每朵马缨花图案都藏着祖先的智慧!”学员们在文化课上感慨。培训特别设置彝绣文化解读环节,通过讲解纹样背后的创世史诗、祈福寓意,让学员们重新认识“指尖上的传家宝”。多位年轻学员表示,要将这门技艺转化为“可传承的文化产业”。

文化传承赋能乡村振兴。此次培训将传统技艺转变为致富技能,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为移民开辟居家就业新路径,将被动帮扶转变为主动发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下一步,江边乡将持续开展“非遗+就业”系列培训,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移民群众的“金饭碗”,帮助更多群众实现“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的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