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城乡围绕打造种子端‘引、保、育、测、繁、推’全产业链,系统推进现代种业强乡建设,加快构建‘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产业体系。通过强化种业布局、政策支持、科技支撑、种子市场管理等,让种业联农带农促增收。”老城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文志波介绍道。

一是以市场化为导向强化种业布局。老城乡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国内外农业发展需求,引进国内外优良蔬菜品种代繁种生产,重点在气候、地理条件适宜的老城乡波亨、苴那、库南等半山区村委会开展以洋花菜、莴笋等高经济价值为主的新品种种子引进代繁种生产栽培、实用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农业技术咨询、培训服务。截至目前,老城乡蔬菜制繁种面积稳定在1600亩以上,其中:洋花菜制繁种850亩、莴笋制繁种750亩,产值达1120万元。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延伸产业链。老城乡对种子种苗“育繁推”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贷款贴息补助,降低其融资成本,提高其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采用“合作社+基地+社员+农户”的运营方式开展高原特色生态生产和订单销售的方式带动社员及当地农民致富。同时支持、鼓励合作社、基地、企业从产品研发、农业技术服务、农资配送、种植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截至目前,全乡发展工厂化育苗经营主体7家,年育苗规模达9450万株;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合作社1家,即元谋富国高科农业产销专业合作社,社员达248户,2024年种植800余亩,产值达800余万元;带动全乡500余户农户发展制种业增收致富,户均增收6000余元。

三是加强科技支撑提升生产力。支持种业龙头企业与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引进科技特派员和基层技术骨干,为制繁种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引导和支持技术成果转化,推动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争取配套资金,建设设施大棚、数据(虫情)监控与收集系统、物理杀虫灯等科技、智慧农业设施,提升种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种业的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建设设施育苗大棚220亩;全乡建立涉及种业虫情监测系统一个,安装涉种业物理杀虫灯80余盏。

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净化种子市场。为确保种子的质量和价格合理,防止假冒伪劣种子流入市场。抽调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市场监管所、派出所等乡属站所工作人员成立基层乡镇综合执法队伍,定期对全乡的种子市场进行执法检查。今年以来,检查辖区种子经销商52家,发放宣传资料2600余份,培训种子经营人员200人次。
下一步,老城乡将进一步推动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品种测试、良种繁育能力及种业企业竞争力提升;进一步强化种业科技支撑、种子市场管理、种业品牌打造,系统化推进现代种业强乡建设,进一步推动现代种业联农带农高效增收致富,推动老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