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元谋人博物馆获捐赠一份特殊的藏品,1972年《人民日报》报道“我国南方首次发现猿人化石”的报纸。目前,该藏品已被精心陈列于展柜中。刚入藏时的报纸,已产生断裂、脆化、皱褶等病害,经云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修复师专业修复,如今正式与观众见面,背后正是我省“大馆带小馆”文物保护帮扶机制的生动实践。

“元谋人”的发现开启了我国古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新华社首次播报后,作为这次重要发现的实物见证,这份报纸有着珍贵且特殊的意义。但由于保存条件有限,报纸出现了边缘脆化严重、部分版面因皱褶导致字迹模糊。元谋人博物馆获赠藏品后,请求云南省博物馆给予专业修复帮助,很快收到了省博物馆的帮扶响应,由文物保护中心承接了这张报纸的修复任务。对报纸展开了全面“体检”:通过便携式pH检测仪发现纸张酸性偏高(pH值5.7),需进行脱酸处理;显微镜下可见多处边缘纤维已出现断裂;标题区域因长期折叠形成硬痕,部分油墨层翘起。针对这些问题,团队以严谨专业的态度制定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文物修复方案,全程严格遵循文物保护的核心原则,最终实现了理想的修复效果,让报纸重新焕发生机。

云南省博物馆的帮扶不仅修复了报纸,更帮我馆建起了守护文化的能力。从省馆到县馆,这场跨越地域的文物守护行动,正是我省文物保护协作机制的生动写照——通过大馆资源下沉,让更多基层文物得到精心呵护,让历史文脉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