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羊街镇以培育“法律明白人”为抓手,组织司法行政干警、村法律顾问、乡贤调解员等52名法律骨干,全域推进“法治春风行”专项行动。截至目前累计化解矛盾纠纷76件,惠及群众3800余人次。通过“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全镇万人成讼率较2024年同期下降96%,基层法治“末梢神经”全面激活。

精准普法接地气,群众学法“零距离”
整合平安法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等力量组成的“法律明白人”服务队,聚焦婚姻家庭、邻里、赔偿、山林土地、房屋宅基地、继承等六大高发纠纷,精选典型案例编制彝汉双语《以案释法口袋书》,精准投放至全镇4478户家庭,实现“一户一书、按需答疑”。创新“火塘夜话+流动课堂”模式,利用农闲时段开展法律故事会11场次,以“李婶家的彩礼纠纷”“老张的宅基地界限案”等身边事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彝族村寨推出“双语普法小剧场”,组织52名“法律明白人”联合非遗传承人,以彝语情景剧形式演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核心条款,覆盖群众6000余人次,推动村规民约与法治规范深度融合。

网格服务显实效,矛盾化解“不过夜”
构建“1名法律明白人+5个中心户+N个家庭”法治网格体系,52名骨干包联96个中心户,辐射全镇4478户家庭,实现“小事不出组、矛盾不过夜”。升级“法治直通车”智能服务,在全镇十个行政村精准布设乡村法治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集成AI法律咨询、纠纷预判、文书生成等6大功能,为村民提供智能法律服务,实现群众烦心事一站式化解。甘泉村委会洒马旧村李某通过法律服务热线反映家族坟地四至界限纠纷,该村法律顾问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村规民约向双方当事人就地普法、实地调解,促成双方签订协议并当场履行。专项行动期间,类似“当日响应、当日化解、当日办结”的案例达30起。

文化浸润育新风,法治种子“扎深根”
深挖彝族文化资源,联合辖区内非遗传承人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编制为10首法治梅葛调,在历年火把节期间举办“双语法治山歌赛”,吸引了2000余名群众参与。实施“法润青苗”计划,在甘泉小学开设“小小明白人”法治课堂,组织模拟法庭5场,培育学生普法志愿者20名。创新打造“党建+法治”融合景观,建成羊街镇莲花坝党建文化主题公园。以“红韵润法”为主线,串联初心亭、清风亭、法宣亭,打造“一廊三区”沉浸式教育空间,成为全镇法治文化新地标。

年内,羊街镇将以“强基提质”为主线,深化“法律明白人”赋能行动,围绕纠纷化解率、群众满意度等核心指标,评选“十佳星级明白人”。通过“一村一策”精准补短板、树亮点,力争形成“2+8+N”梯次化法治乡村矩阵。羊街司法所所长表示:“我们将以法治‘软实力’激发乡村振兴‘硬核动能’,让羊街老百姓共建共治共享善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