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乡村地区的法治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为了改变传统的普法覆盖面窄、针对性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姜驿乡积极探索,以其独具特色的流动普法小课堂,为乡村矛盾化解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
普法队伍多元化
姜驿乡整合了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顾问、本地乡贤等多种力量,形成了一支专业素养高、贴近群众的普法队伍。政府工作人员熟悉乡情民意,能够有效组织协调;司法干警和法律顾问提供专业的法律知识解读和指导;利用乡贤在当地的威望和影响力,增强普法宣传的亲和力和可信度,多方力量在统一目标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普法合力,确保了流动普法小课堂的顺利开展。对普法队伍定期开展培训,提升普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深入理解,增强沟通和讲解能力,更有效地向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群体的群众有针对性地宣传法律知识。
普法内容精准化
普法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细致梳理了姜驿乡存在的矛盾纠纷情况,发现土地权属争议、相邻关系纠纷、婚姻家庭矛盾等影响乡村和谐稳定的主要问题,普法队伍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涉及物权、相邻关系、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内容纳入重点宣传板块。密切热点动态,及时调整和更新普法内容,针对网络诈骗、网络言论侵权等新热点问题涌现,普法小课堂迅速反应,通过真实案例讲解网络安全相关法律,向群众普及网络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法律知识如春雨般滋润群众心田,成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有力武器。
普法形式多样化
普法队送法进企业、进基地、进工地、进项目部,将普法小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群众生产生活一线,工作人员带着便携式的小喇叭、宣传册,用接地气的方言讲述着一个个法律故事。利用赶集日设立法律咨询台,摆放法律宣传展板,发放普法宣传册。组织本地的文艺爱好者编排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小品、花灯、歌舞等节目,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文艺演出中,在欢笑与感动中向群众传递法律观念,使群众在娱乐中学习法律、理解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
自流动普法小课堂开展以来,“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深入人心,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大幅度下降,潜在的矛盾在萌芽状态得到有效化解,乡村治理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姜驿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