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县“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省、州发展战略,围绕“一枢纽两胜地两园两区”发展思路和构建“3+2+3”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目标,持续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加工”和“绿色能源”两篇文章,阐明全县工业转型升级、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意图,进一步理清工业转型升级和信息化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发挥我县新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巩固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农业装备制造业和建筑建材产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主要由9个章节构成: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形势展望。一是发展基础,主要阐述了“十三五”时期,元谋县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牢牢把握“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加倍追赶、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加紧制定完善元谋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准确定位园区的功能和发展方向,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加快工业发展,努力走符合本县实际的工业发展新路子,逐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规划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亿元,至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77.5亿元,提前一年实现规划目标;累计完成工业投资额37亿元,至2020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额61亿元,提前二年实现规划目标;州下达我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率达29.24%,已圆满完成规划目标。二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问题:1.工业经济结构不优,支撑能力有限;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自主研发经费投入少,品牌培育滞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3.缺乏工业大项目支持,发展后劲不足;4.招商引资困难,还没有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5.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招商引资吸引力不强。挑战:1.工业发展水平低;2.产业园区建设进展缓慢;3.基础设施存在短板;4.与全省工业化发展有很大落差。三是面临的发展机遇,1.发展条件,元谋区位优势明显,元谋绿色产业发展迅速,元谋绿色能源资源丰富,市场功能逐步完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发展环境,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机遇,国家打造“一带一路”带来的重大机遇,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带来的机遇,深入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尤其是城镇化带来的机遇,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下闸蓄水发电成为我县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第二章:总体思路。一是指导思想,主要阐述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州委九届九次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紧紧围绕把楚雄州建设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扎实推进“一枢纽两胜地两园两区”建设,发挥我县绿色资源优势,加快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坚持“两型三化”的产业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努力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建设,实现工业产业精深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基本原则,坚持“一心三轴四组团”绿色食品加工发展格局,坚持走“两型三化”的新路子,坚持“两化融合”创新发展,坚持以工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三是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5年,元谋县工业整体实力实现大幅提升,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巩固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农业装备制造业和建筑建材产业。把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载体,着力构建“一心三轴四组团”的工业发展格局,积极打造以黄瓜园镇为核心的“商贸物流小镇”和“特色果蔬小镇”。全力打造百亿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制造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绿色能源产业集群。2.具体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提高采矿业、制造业、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速占GDP的比重;到202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7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3%。工业投资额:到2025年,全县工业投资额累计达到60.5亿元以上。产业结构:到2025年,三次产业结构实现重大突破,工业比重力争达到30%,规模以上工业成为推动元谋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体力量。工业企业发展规模:到2025年,重点培育1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20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目标:增加值年均增长10%;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完成州下达目标。四是空间布局,1.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全县构建“一核、一带、一屏、一环线、两区”的生产力空间布局,着力打造绿色工业集聚区,巩固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业,充分利用元谋县独有的光热、气候、交通等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建设集果蔬产品精深加工、 储藏保鲜、包装交易和生产研发为一体的元谋县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积极培育农业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建筑建材产业,到2025年,工业集聚区生产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2.产业布局:绿色食品产业布局,绿色能源产业布局,农业装备制造业,建筑建材产业。
第三章:绿色食品加工业。紧紧围绕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州委把楚雄州建设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和县委“一枢纽两胜地两园两区”发展思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绿色+产业”为引领,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和“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围绕香葱、番茄果脯、果酒饮料、肉类加工、粮油加工,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生物食品、绿色食品、营养食品和方便休闲食品。以元谋县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项目为抓手,充分利用元谋县独有的光热、气候资源,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原料基地、科研育种、专业加工、现代物流、交易营销、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最终实现“中国高原热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和“西南特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 年,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制造综合产值达 100 亿元以上,打造百亿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制造产业集群。到2025 年,力争培育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1-2 户,规模以上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 15 户。一是加快农产品初加工发展;二是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三是加强农产品综合利用。
第四章:绿色能源产业。围绕“明确大目标、整合大资源,引进大企业、形成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思路,主动融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楚雄现场办公会精神,按照全省打造“绿色能源牌”,全州打造“风光水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的发展定位,立足元谋县绿色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打造百亿级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把元谋建成“全省重要的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到2025年,全县规划建设绿色能源总装机达4500兆瓦以上,项目总投资500亿元以上,力争绿色能源产值突破100 亿元,打造百亿级绿色能源产业集群。一是打造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稳步推进平价风电,统筹发展分布式光伏;二是加快构建绿色能源产业链,积极开展能源延伸产业招商;三是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完善,加快电力外送电网和电网枢纽建设,适当发展储能设施建设,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城天然气供应设施建设。
第五章:农业装备制造业。主要阐述了以来绿色食品产业园区为载体,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节水器材、农资生产和其它农农业生产配套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支持重点研发适应小农户生产、丘陵山区作业的农业生产设备以及适应特色经济作物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装备。加强农机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快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到2025年,引进2—3户农业装备制造业企业入驻元谋工业园区金雷片区。
第六章:建筑建材产业。主要阐述了在稳步发展混凝土搅拌、采砂制砂等传统建筑建材产业基础上,鼓励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无甲醛人造板、路面透水砖(板)、仿古砖等材料及制品,推广应用具备超高强度、超高韧性以及超高稳定性的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能力。鼓励本土建筑企业提升资质,开拓建筑建材产业市场,引进科技性、创新性、循环性建筑建材企业入驻元谋,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检测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建材产业集群。
第七章: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阐述了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通信网络建设,加强核心网络和接入网建设,加快5G网络建设。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县所有园区及乡镇5G信号全覆盖,公用通信网络宽带进一步扩大,上网速度显著提高,网络资费明显下降。
第八章:深化推进两化融合。主要阐述了构建现代工业信息化体系,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工业融合,以光纤宽带为重点,推进“光纤入户”和“宽带提速”;加快信息网络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引导企业向业务集成、精细生产、流程再造及智能管理的方向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信息化推动工业智能、绿色、高效发展。
第九章:保障措施。主要由6个方面组成: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规划有效实施;二是突出规划引领,构建工业和信息化规划体系;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强化要素保障;四是完善帮扶制度,优化发展环境;五是强化人才支撑,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六是强化组织保障,形成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