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龙头引领作用,为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情感交流,使用本民族文字语言的热情交流。日前,由元谋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元谋县文化和旅游局、元谋县彝族(北部方言)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协会联合举办的楚雄州第二届彝族(北部方言)规范彝文识字教学及民俗文化传承培训班如期开班。
本期培训,特邀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楚雄州师范学院教授杨甫旺、楚雄州彝族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和定安作指导教学。元谋县彝族(北部方言)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协会会长杨正和、元谋县省级非遗项目《阿鲁举热》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海文才为培训做示范授课。培训主要设有彝文概述、彝文规范拼写、彝汉文转换翻译、彝族传统文化等课程。共有来自红河州弥勒市、永仁县、元谋县的47为彝族同胞参与了本次培训。
开班仪式上,杨甫旺教授、和定安研究员作了指导性发言,充分肯定了本次培训对彝族文化的研究及传承具有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持续深入的培训,能更加规范我州的彝文彝语,持续不断地引领和推广彝族传统文化。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也有起源时代久远、独具特性且发展完善的传统文字即彝文。彝族语言和文字,是彝族祖先世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承载着彝族知识体系和文化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一脉相承。语言是构成民族的第一特征,民族感情、民族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的。
一位彝族艺人曾经说过“一群拥有同一个祖先,流着同一血脉,热恋同一故土,做着同一个梦,记着同一语言,喝着同一碗酒,唱着同一首歌......”。从远古到今天一直相依相守在那片故土之上的兄弟姐妹们,一群很久很久以前到很久很久以后,无论什么力量,无论什么魔咒都将他们驱不散、斩不断、打不垮、灭不了的亲戚老表们,就是民族,而彝族就是这样一个民族。
传承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一是促进对我州民族文化发展,助推乡村文明建设,坚定民族自信,弘扬民族精神,让更多的彝族同胞都能自信地使用自己的母语与社会进行沟通、交流、对话;二是加强民族责任感使命感,让彝族同胞积极踊跃地把规范彝文在当地的彝族群众中进行推广普及;三是通过培训班的举办,对提升彝族群众实物精神文明素质,提升彝族群众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对促进民族共同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引导广大的彝族同胞学彝文、讲彝语,提倡“讲彝语光荣、不讲彝语忘本”的民族语言传承教育,有力地促进彝语普通话的形成。“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把彝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永续传承。